当前位置 -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关于新时代厦门港“绿色智慧”创新驱动的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20-11-05 08:44 字体大小: | |

  近年来,厦门港口管理局加快绿色智慧港口前进步伐,奋力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努力将厦门港打造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国际门户枢纽。

  

  一、绿色港口建设

  为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厦门港口管理局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积极推动运输结构调整

  推动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

  ① 推动石湖山码头逐步减少公路运输比例,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例。

  ② 推进远海码头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目前远海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工程已取得厦门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并完成招投标工作。

  ③ 打造港内“蓝色公路”,实现跨港区内外贸集装箱港内运输由陆路改水路。

  引导码头企业开展“散改集”业务。

  8月海丰国际“散改集”合作项目在海天码头正式落地,首批装载卷刚的集装箱成功装载上船。利用厦门港丰富的集装箱航线资源,全程物流分拨效率显著提升,加快了周转速度。

  鼓励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

  推动出台《厦门市促进厦门港海铁联运发展的扶持意见》,大幅提高扶持补贴标准,新增短途驳运补贴、额外奖励等项目降低运输成本,补足厦门港海铁联运通道“港”“站”分离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二)强化防尘及水污染防治工作

  积极落实水污染行动计划,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一是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加强新增营运船舶管理,在核发船舶营运证时仔细核对,严格船龄审查,确保营运证有效期不超过强制报废日期。加强动态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及时办理报废船舶营运证注销手续,在办理新投用的船舶营运证时,对船舶检验证书或入级证书、国籍证书、所有权证书等的有效性、完整性的审核把关,确保新增船舶符合环保新标准。

  二是强化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委托交通部规划院、水科院编制《厦门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厦门市港口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推动实施。加强多部门联动,多次联合海事、生态等部门召开联合工作部署及现场执法检查,制定关于强化港口船舶污染物防治推进联合监管及联单工作制度,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流程、设施运行、联单情况等进行闭环监管,通过规范化机制提升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水平。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积极打好蓝天保卫战。

  一是贯彻落实《厦门市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全面部署港口防尘工作,制定港口码头作业扬尘及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和措施,以高标准高要求推动港区扬尘防治。协调配合市城市扬尘考评办开展港口码头扬尘工作检查,扬尘工作成效多次排在市考评前列。建立“港务空气质量提升群”微信群平台,积极转发和响应厦门市环委办发布的指令任务,及时通报问题及整改情况,加强现场督促落实,确保港口空气质量改善和提升。

  二是加强重点部位排查整治,特别是散杂货等容易引起扬尘的区域。在散杂货防尘治理方面,石湖山码头成效显著,资金人员投入力度较大,在环保治理的投入由2014年的280万增长到2019年的2715万,其中2017-2019年每年投入均为2000余万元,彻底改善以往“白鞋子进黑鞋子出”的状况,并通过控制煤炭货运量与调整铁水联运比例方式实施严格的防尘管控。

  (三)着力推广岸电建设和使用

  岸电建设方面。

  截止2020年6月,厦门港已完成集装箱、客滚和邮轮专业化码头岸电设施泊位覆盖率50%的目标。在完成交通运输部《港口岸电布局》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远海码头3套1.7MW高压岸电和漳州翔鹭码头8#-9#泊位岸电项目和东山旗滨码头2#泊位岸电项目。

  岸电使用方面。

  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目前尚无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的条件下,我局积极引导推动落实。截止2019年底,高压岸电总供电3949小时,总供电量达162.9万度,为集装箱船舶供电总计430小时,供电量总计45.5万度,比2018年供电量(33.09万度)增长37%。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为避免人员接触,高压岸电接驳次数和供电量大幅下降。今年1月至8月,高压岸电共连船9艘次,合计141.7小时,供电量达26.33万度。远海科考船连船5次,合计2904小时,供电量达86.52万度。

  二、智慧港口建设

  (一)智慧港区。

  继2016年远海码头建成全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后,中远海运、中国移动、东风汽车、华为公司、振华重工等行业龙头联合开展全方位立体化5G探索,落地5G独立专网、AI智能理货、5G远控装卸、5G无人驾驶、5G智能安防等智慧应用。

  2020年5月在远海码头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领先的5G全业务场景智慧码头,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港口项目。海润码头启动全智能化改造工程,操作员在远程控制中心可一人同时操作多台吊机,实现集装箱信息智能感知、集卡智能调度、智能闸口无人值守等。

  (二)智慧航运。

  ①建成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智慧物流平台示范工程,将港区智慧化向物流服务链拓展延伸,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为港口集疏运智能协同、多式联运、对台海运快件等物流板块服务,实现港口、船舶、代理、仓储、运输等信息融合与协同作业,车辆通过码头时间缩短2/3、过闸时间小于1分钟。

  ②建设厦门港船用物资及服务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与口岸部门协作破解“信息孤岛”,打造集检疫、通关、分拨、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邮轮物供信息平台。拓展“i海台”票务平台功能,厦金两地10家航运企业全部上线售票,逐步覆盖泉金航线和厦台客货滚装航线。

  (三)智慧商务。

  2020年6月发布全国首创港口使费无纸化结算平台,实现航商、码头、拖轮、理货及代理之间费用结算全程电子化,打造厦门港航运物流单一结算窗口,票据交接频率由每周交接提升至实时交接,账单结算时长从21天缩短至7天。

  7月厦门港全面推广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及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操作,港口作业单证全面进入无纸化时代,每票进出港提卸箱业务节省作业时间10小时。

  (四)智慧管理。

  建成投用厦门港管理指挥中心软件平台,实现水文气象、实时AIS船舶定位显示、港区高清监控等信息全面化,经济运行监测、应急指挥、巡查执法等功能多元化,全港生产和应急管理可视化联动,打造现代化“一站式”港口综合决策与信息服务体系。

  进出港船舶调度引航管理系统3.0上线运行,深化“互联网+”应用,实时交互船舶靠港与作业计划,实时回传泊位作业图像,探索调度引航业务与船舶AIS位置、船舶预确报数据、港口装卸作业能力等数据的深度融合,打造海上基础数据平台,并逐步开展调度引航大数据分析应用,全面优化提升生产调度水平。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十三五”时期,厦门港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① 率先在全国完成三年岸电改造任务;

  ② 落地全国首个、全球领先的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项目;

  ③ 全国首创港口使费无纸化结算平台,全面推广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及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操作,港口作业单证全面进入无纸化时代。

  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助力厦门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再升级,实现通航保证率100%。

  2019年,厦门港获“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全国第一。创新驱动效应进一步显现,2017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连续超千万标箱并逐年稳步提升,稳居全球第14位、全国第7位。

  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远程操作、智能理货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在推动港航生产满工达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月厦门港实现历史首次单月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且6-9月连续四个月超百万标箱,9月再创历史新高达105.7万标箱,单月同比增长12.16%。

  1-9月,厦门港累计集装箱吞吐量836.67万标箱,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正增长,集装箱干线港作用进一步增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