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港口资讯 - 媒体视角
扬帆鹭江之畔 打造黄金水道
发布日期:2025-10-20 14:36 字体大小: | |

  8月底,厦门港迎来三艘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靠泊作业。

  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从厦门港启航出海。

  厦门港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码头一线检查。

图片

  旅客搭乘厦金“小三通”航线来厦。

  巨轮穿梭,桥吊林立,航线如织——厦门港的日常景象,是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此刻,这片海湾,正跟随着“奋勇争先”的时代节奏,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

  时序更替,总关使命。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这份沉甸甸的期许,为奋进中的厦门港口指明了前行的航向。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一年来,厦门港口管理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下,在厦门自贸委、厦门海关、厦门海事局等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化制度型开放中破冰前行,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锻长补短,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中联通内外,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中先行示范,于港区之间,奋力书写着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特区发展大局的“港口答卷”。一段波澜壮阔的新航程,正从鹭江之畔扬帆启航。

  勇立潮头

  构筑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潮起东南,联通八方。在厦门海天码头的堆场上,一个印有“丝路海运”标识的智能集装箱静待出发。不久后,它将搭乘巨轮驶向深蓝。而此时,千里之外的货主只需通过线上平台,便能对货物的位置、通关进度、船舶动态一目了然——这看似简单的操作,正是厦门推进制度型开放的生动写照。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要求福建和厦门“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面对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深刻转变,厦门港口管理局深知,必须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才能在新时代开放大局中展现担当。

  于是,置身开放潮头的厦门港以“丝路海运”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牵引,积极推动航运服务全链条提质升级。通过创新“平台+服务”机制,促进航运全要素数据共享、集成和应用,实现货、车、船、港实时联结。目前,平台已成功对接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等重要伙伴,一条以数据为纽带的“数字丝路”,正与千年海上丝绸之路交相辉映,持续赋能全球贸易畅通。

  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针对港航中小企业融资门槛高的难题,厦门港口管理局创新构建了港航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评价体系,并携手金融机构全国首创“港航信易贷”。将过去“沉睡”的信用记录,转化为服务企业出海的“助推器”;联合多部门推动船舶“不停运”办证改革,将十余项证书办理从“分头跑”变为“协同办”,相关模式获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入选自贸试验区“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这一系列举措,核心在于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国际标准为标杆。”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港口管理局将始终牢记嘱托,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奋进姿态,将宏伟蓝图细化为更多制度型开放成果,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厦门港的实践样本。

  丝路扬帆

  核心枢纽联通双循环

  “去年,福建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丝路海运’正展现出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蓬勃的生命力。”在第七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上,一组亮眼数据引发关注: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48条,贯通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其中,近半数正是从厦门港扬帆启航。

  厦门港何以获得如此货源体量?答案在于其“向陆而行”的战略视野。近年来,厦门港口管理局主动出击,以海铁联运为脉络,将港口功能延伸至千里之外的内陆腹地,让“出海口”真正搬到企业的“家门口”。

  湖北麻城的石材产业曾因物流瓶颈而步履维艰。“过去走公路运输,中转多次,石材破损率居高不下,运输周期更是漫长。”一位当地企业负责人回忆道。转机始于今年初,厦门港口管理局主动叩开企业大门,深入一线破解难题。短短两个月后,一趟“麻城—厦门”铁路专列启程南下,载着石材直达港口,无缝接驳远洋货轮。

  “过去走陆运,石材破损让人心疼;如今铁路直达,货损小了,交货周期还缩短5天以上。”一位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试运行仅9周,这条线路便以稳定运力升级为“每周一班”常态化班列,成为中西部企业“放心出海”的黄金通道。

  这样的故事,正在厦门港的多式联运网络中不断复刻:南平—厦门的家具、三明—厦门的化肥、南昌—厦门……一条条定制化线路有如“探针”,深入中西部腹地,为内陆资源“开凿”出通往全球市场的出海通道。今年上半年,厦门港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其中湖北至厦门线路箱量激增3.95倍,见证“出海口”与“内陆源”携手并进。

  “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夯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支点功能。在双循环的交汇点上,厦门港正以澎湃的物流动能,谱写着新时代开放新篇。

  固本兴新

  转型升级锻造硬实力

  今年以来,“巨轮来港”成为本报新闻报道中的高频词。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厦门港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发展成绩单:1月至9月,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913.16万标箱,同比增长1.49%;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24.89%,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箱量更是以36.5%的同比增幅跑出“加速度”。

  既要“固本”,也要“兴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路径,厦门港坚定贯彻“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一手筑牢传统港航物流根基,一手描绘智慧化绿色化新图景——放眼港区,智能码头操作系统(TOS)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工业控制级5G专网全面覆盖海润码头、海天码头全场区及国际货柜码头、嵩屿码头等重点作业区域,港口作业更智能、更高效;绿色转型同步推进,今年1月至9月,靠港船舶累计使用岸电991.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56%。一个以“智”赋能、以“绿”为底色的未来港口新样本,正从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固本”强基,“智绿”提质,而服务国家外贸“新三样”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出口,则成为厦门港开拓新局、塑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落子:专业化危险货物堆场加快建设,重型储能柜作业瓶颈成功突破,汽车滚装与吊装能力持续拓展。更引人注目的是制度层面的创新——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及多项行业标准在此诞生,为新能源产品出海筑起坚实保障。

  累累硕果,映照于跃动的数字之中:1月至8月,厦门“新三样”产品出口额突破300亿元。其中,锂电池出口量达2.8万标箱,占全省九成以上,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印证。

  融合先行

  两岸纽带共绘新画卷

  晨光洒落厦门五通码头,候船大厅内早已人声鼎沸。准备前往金门的林女士一家轻装简行,脸上洋溢着期待。早上从厦门出发,中午就能在金门品尝蚵仔煎,晚上还能赶回厦门,这样的“一日生活圈”让两岸往来就像邻里串门一样便捷。林女士的这番话,道出了无数旅客的共同感受。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出入境旅客超4万人次,同比增长257%。沿着这条黄金水道,两岸民间交流越走越亲、越走越近。

  服务两岸交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要指示精神,以提升航运服务效能为突破口,推动“小三通”航线提质增效。厦门港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这条航线已四次刷新复航以来单日客流记录,最高单日运送旅客突破7000人次。

  筑牢“小三通”民生通道的同时,另一条纽带正不断延伸——在远海码头,一批电商包裹正通过厦台海运快件专线出发启程。得益于厦门港推动的“场站+码头+航线”高效联动模式,这些包裹可实现“夕发朝至”,24小时内就能抵达基隆、台中、台北的千家万户。“当天在厦门下单,第二天中午就能在台北收到,体验几乎和大陆本地购物一样便捷。”一位台北顾客在电商平台这样评价。

  为深化对台海运快件改革,厦门港口管理局持续优化“大三通+小三通”双轨网络,实现日日有航班,船舶载箱量稳定提升。灵活密集的“小三通”如城市公交,稳定高效的“大三通”似直达特快,二者协同互补,共同构筑起一张高效畅通的两岸海上物流网。

  人员往来的“热度”、货物运输的“速度”,共同汇聚成两岸融合发展的“加速度”。“站在新的起点上,厦门港口管理局将牢记嘱托,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阔步前行,让这条跨越海峡的民生通道、发展纽带越走越宽、越走越实。”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说

  同比增长39.47%

  大力推动闽西南协作。大力发展晋江、三明、龙岩等陆地港,推动闽西南临港产业发展,今年1-8月,陆地港共运输集装箱重箱8.56万标箱,同比增长39.47%。

  等待时间缩短50%

  4月15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正式启用,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创新“一次过检”,“无感安检”模式,等待时间缩短50%。

  旅客吞吐量7.2万人次

  今年1月到9月,厦门邮轮母港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7.2万人次。

  福建90%以上锂电池从厦门港出海

  目前,福建省90%以上的锂电池从厦门港出海。今年上半年,厦门港锂电池海运出口量完成2.01万标箱,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出口量完成341标箱,同比增长38.6%。

  “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近半数从厦门港启航

  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48条,贯通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其中,近半数正是从厦门港扬帆启航。

来源:厦门日报

图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