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以航道高质量发展助力厦门港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发布日期:2024-12-27 16:01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大型集装箱货轮经厦门港主航道进出港
今年来,“地中海阿姆斯特丹”轮、“地中海汉堡”轮、“地中海菲比”轮、“新加坡快航”轮等大型集装箱船舶频繁造访厦门港,5月更有3艘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靠泊“列队”作业,越来越多巨轮接连“打卡”,突显厦门港国际一流的航道保障水平和接待服务能力。 厦门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港口是厦门的立市之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底层优势。 “要想富,先修路。”航道是港口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要素。今年来,在厦门港口管理局的指导下,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平安航道、智慧航道建设等工作提质增效,全力推动航道提档升级,以航道高质量发展助力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为厦门港建成世界一流港口贡献航道力量,助力厦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当前,厦门港共有集装箱轮航线187条,通达49个国家和地区的152个港口,不仅是全球航运物流的重要节点,也将厦门带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 俗话说:“一寸水一寸金”。水深是港口的“生命线”,保障水深正是厦门港航道“淌金流银”的秘诀之一。 守住水深,首要创新航道维护疏浚机制。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创新港池、航道统一维护机制,破解港区港池水域与航道维护疏浚施工长期交叉干扰的难题,为厦门港进一步提升航运能级作出重要贡献。该创新成果入选厦门市2023年度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也作为全国首创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第20批创新举措。 “在海水‘推波助澜’下,航道易发生回淤。尤其是海沧航道属于浅水深用,今年入汛以来,受频繁降雨影响,上游北溪水闸多次紧急泄洪,裹挟大量泥沙倾泻而下,海沧航道多次出现异常回淤,影响通航能力及港航企业的正常营运。”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中心组织实施了海沧航道异常回淤抢通工作、东渡港汊避风水域和海沧公务码头港池水域疏浚工程,进一步优化通航环境,提升区域防台和应对极端天气挑战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来,该中心组织完成约262万方疏浚工程量,为50000多艘次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可靠的航道保障。厦门湾内航道通航保证率、常年性维护航道通航水深保证率均达100%。 水深的持续稳定,带来了进出港船舶尤其是大船数量的持续增长。今年1月至11月,厦门港已接待250米以上船舶3914艘次、20万吨级船舶454艘次。 当前,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还在紧锣密鼓推进刘五店现状航道改线一期工程、刘五店航道二期工程、环东海域旅游客运航道一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推动厦门港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当前厦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88个(万吨级以上80个),集装箱泊位30个、多用途泊位10个,集装箱通过能力约1200万标箱/年。一连串数字,直接反映出厦门港航道作为“海上高速公路”的通航效率及其管理水平。 近年来,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持续推进平安航道建设,在将石码航道、招银航道、后石航道纳入厦门湾内航道开展统一巡航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将马銮湾航道纳入巡查范围,并结合厦金大桥(厦门段)开工建设,加大刘五店航道巡查频次,实现厦门湾内重要航道全面覆盖。同时,深化与厦漳两地涉海执法单位沟通协作,协调联合厦门港航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海警、渔政等涉海部门开展联合巡航,有力打击违法占用航道的非法行为。今年来共计开展巡航72次,巡航里程约2823公里(1524海里)。 由于厦门港航道水域水况相对复杂、泥沙较多、水深变化较大,定期为航道进行“体检”,及时检测航道水深是否达到通航要求,是确保航路通畅的重要举措。今年,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维护的航道里程约198公里,已累计完成面积约356平方公里的水深监测任务。除每月发布水深通告外,该中心还配合厦金大桥(厦门段)等重要工程建设,结合异常回淤等特殊节点,及时发布水深通告。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也是平安航道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该中心已完成厦门湾应急通道实施手册的梳理并开展主航道应急航道研究策划,同时,结合先前无人机巡检关键技术研究,在厦门湾后石航道成功开展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快速、妥当处置。此外,与海事局、引航站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各方能够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共同维护航道安全。 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主动靠前作为,制定《厦门港航道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采取海上和陆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厦门片区12座、石码片区16座跨航道桥梁的防撞设施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掌握底数,形成了船舶碰撞桥梁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效预防机制,为航道再上一把“安全锁”。 去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十三位,货物流通带来了船舶的增加、航运的繁荣,航道的通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推动航道提档升级,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给出的解题思路是,运用“智慧”这一重要法宝。 近年来,随着厦门港智慧港口建设加速推进,通关时效显著提升,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也全面启动智慧航道建设,通过数字、科技、创新赋能,推动航道建设、管理、养护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港口发展增添新动能、新优势。 一批高精度水下探测设备已应用于航道监测中,如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等,就像“B超”一样对水下地形地貌等做扫描,对航道进行“全景扫描体检”。 作为全市第一批低空经济试点单位之一,该中心积极探索无人机和无人船巡航。这相当于为航道配备“千里眼”,在“无人”情况下完成巡航和应急演练任务,排查碍航隐患,大大体现智能、高效、安全优势。 “海水存在潮位差,要了解航道的实时水深,就需要潮位监测站作为支撑。”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中心已拟制《厦门湾航道监测潮位布置方案》,未来将结合厦门湾各航道分布特点,布设潮位监测站,以便随时探测各航段的水深,科学、精准指导船舶安全通过。 通过潮位监测站、侧扫声呐、无人机、无人船等多种智能技术加持,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将构建起“空地水”一体化立体巡航监测模式,为航道监测、巡查、应急指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航道监测更“机敏”,养护及服务更“智慧”。据悉,厦门港航道保障中心正积极对接科研院校,开展海沧港区航道智能养护平台方案研究,目前已形成《厦门港海沧港区航道智能养护平台项目建议书》。未来,该平台就像为航道安装上“智慧大脑”,对航道内的水文、泥沙、地形等数据进行全周期收集,并从量化分析层面深度挖潜,利用大数据对航道演变进行预测预报,实现航道状态感知实时化、航道管理维护精准化,让航道运行更加安全顺畅,“黄金水道”释放更多“黄金效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在大交通加持下,通过整合海事、海洋、航标及航道各要素数据信息,力争打造“海上高德”,实现“开船像开车一样,也能用导航”。 创新港池、航道统一维护机制,今年来,组织完成约262万方疏浚工程量,为50000多艘次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可靠的航道保障。厦门湾内航道通航保证率、常年性维护航道通航水深保证率均达100%。 联合多部门开展巡航,今年来共计开展巡航72次,巡航里程约2823公里。 今年,维护的航道里程约198公里,累计完成面积约356平方公里的水深监测任务。 正积极对接科研院校,开展海沧港区航道智能养护平台方案研究,目前已形成《厦门港海沧港区航道智能养护平台项目建议书》。未来,该平台就像为航道安装上“智慧大脑”,将利用大数据对航道演变进行预测预报,力争打造“海上高德”,实现“开船像开车一样,也能用导航”。